姓 名: | 蔺洪振 | |
职 称: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 |
学 历: | 博士生导师 | |
电 话: | 0512-62782740 | |
通讯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若水路398号,邮编:215123 | |
电子邮件: | hzlin2010@sinano.ac.cn | |
教育背景: | 1994.9-1998.7 清华大学化学系,本科,学士学位 1998.9-2001.7 中科院化学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硕士 2001.7-2004.6中科院化学所有机固体实验室,博士 | |
工作经历: | 2004.10-2006.10 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后,获JSPS奖学金 2006.11-2009.6 瑞典隆德大学,博士后,获玛丽居里奖学金 2009.7-2010.9 比利时鲁汶大学,研究助理 2010.9-至今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课题组长 | |
蔺洪振研究员长期从事光电功能材料、石墨烯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研发及其界面原位光谱表征方面的工作,在国外进修期间先后获得JSPS、Marie-Curie等奖学金资助,在有机发光材料单分子光谱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组建独立课题组以来,发展了生物传感应用潜力的稀土发光材料,开发了适用于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型储能器件的电极材料,并建立了适用于光电薄膜和电化学体系界面原位表征的非线性光谱技术,在纳米储能、有机电子、智能材料与器件等领域都发挥了独特优势。与相关企业共建了石墨烯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并任实验室主任,研发了具有市场前景的系列石墨烯涂料、油墨产品。率领课题组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部委及院级项目等多项,在相关领域培养研究生、博士后十余人。相关科研成果在Nat. Comm.、Sci. Adv.、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Nano Lett.、JACS、Energy Storage Mater.、Nano Energy、Chem. Engi. J.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J. Power Sources、J. Phys. Chem. Lett.、ChemSusChem、Small、ACS Nano、Nanoscale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参与编写英文专著《Organic Optoelectronics》,并多次在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上做邀请和口头报告。 近年来在开发新型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和运用和频振动光谱技术研究锂金属电池、电化学催化体系、超级电容器及电化学换能器件、有机半导体及钙钛矿薄膜器件等复杂体系相关界面物理化学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 1.开发了一系列新型二次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创造性地将单原子催化、缺陷催化等概念引入到锂硫电池电极材料设计中,提高了电池器件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Energy Storage Mater.、Nano Energy、ACS Appl. Mater. Interface、J. Power Sources、ChemSusChem等期刊上发表系列工作 ; 2.设计制备了独特的原位和频电化学池结构,通过集流体倒置和极片打孔技术,有效地模拟了实际器件的工况条件,首次实现了锂硫电池体系的原位和频光谱观测,并揭示了多硫化物的界面吸附和演化机制; 3.发展了利用高活性离子液体处理锂金属电极构筑高效稳定的有机/无机双层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的技术,并采用和频光谱表征了有机层组装过程和SEI防溶剂腐蚀的机理,相关工作发表在Adv. Func. Mater.上; 4.运用原位和频光谱技术表征了基于石墨炔的电化学换能体系的作用机制,揭示了石墨炔在离子吸附时发生的可逆烯炔转换过程,还运用有机物电催化氧化或还原体系的反应途径,相关工作联合发表在Nat. Comm.、Angew. Chem. Int. Ed.、Sci. Chem. China等期刊上。 |